《 近代台灣稻米發展史(下)--說書版 》
去年寫了這篇近代台灣稻米發展史--說書版,因篇幅略長,斷為上下兩篇,誰知刊出上篇之後,原稿就神隱了,怎麼找都找不到,近期某日它竟又奇蹟出現,趕快撈出來續刊!看官如果已經忘了上篇的內容,可以點(連結)回憶一下。
威名遠播的「台中在來1號」
坐了幾年冷板凳的「台中在來1號」
終於還是遇上了伯樂!
1959年
出生上海的育種學專家張德慈
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台報效國家
擔任當時的農復會技正
這個人只要站在水稻面前
就會生出常人沒有的第三隻眼
於是當他看到台中在來一號的育種檔案
立刻眼睛一亮
但認為實驗不夠嚴謹
重新著手檢測試驗
順手建立第一套台灣水稻育種的SOP
那時的育種推廣經費全押在了蓬萊米身上
在來米的研究與推廣想拿到補助
就像讓侏儒上場跟姚明挑籃球
這時橫空殺出的張德慈
因為對台中一號的刮目相看
重啟了在來米育種的研究預算
開創往後一系列秈稻品系的選育風潮
兩年後
張德慈被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中心」(簡稱IRRI)挖去任職
隨手把「台中在來1號」帶去上任
台灣稻改寫稻作歷史新頁的契機堂堂到來!
那時印度缺糧
向IRRI稻米種原庫求救
IRRI提撥40個品種給印度試種
其中包括台中在來一號
這一種一炮而紅
台中在來一號輕鬆解除了印度、巴基斯坦的糧荒
從此揚名國際
橫空出世的IR8號
台中1號光芒四射
閃得很多人眼睛都快瞎了
育種專家摩肩接踵都來提親
後來IRRI的全球稻米種源庫裡
有七成都和台中在來1號有親緣關係
「低腳烏尖」母以子貴
張德慈繼續發掘它的基因
低腳烏尖顧名思義,是個矮小品種
孰料這個台灣小矮人
和東南亞的高稈品種雜交之後
出現了產量逆天的IR8號
如果說「台中在來1號」只是台灣本土種的島內雜交
IR8號就是標準的國際混血
威力更加強大
一推出就創下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源產量三倍的紀錄!
各國農政官員下巴都脫臼了
紛紛引種推廣
以IR8號為首的IR系列橫掃東南亞
解除了1966-1968年間國際間普遍的糧荒
這場輝煌的戰役
就是亞洲的綠色革命
由台中在來一號點燃聖火
而在IR8號的光芒下達到巔峰
禍福相倚的綠色革命
這一波綠色革命帶動全球農業技術革新,雖然解決短時間的糧荒問題,卻也將往後的農業生產推入險境。
原因在於這些高產品種的優異表現,必須高度依賴化肥與農藥,農業生產漸漸脫離生態系服務,土壤與生態也一步步走向浩劫。
在追求高產的目標下,新的育成品種透過政府與糧商的大力推廣,各地農民長期種植的地方性品種逐漸被放棄--耕種技術及成果不斷地提升,但作物的多樣性不斷地降低。例如:
•中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到一 九八○年,為數一萬的麥類品種已經消失95%。
•印尼過去20年裡,已有一千五百種稻米品種絕跡。
•台灣先住民及漢族先民帶來台灣栽種的稻種,共有1197種。日據時期,日本人進行品種簡化工作,將品種減少到390種,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選種。光復之後,農政單位持續進行育種工作,目前在「台灣稻作資訊系統」網站中,列出了184種稻米品種。而這些品種由於育種時使用同樣的雜交親本,彼此親緣相當接近,使得基因庫更為狹窄。目前政府選擇了14個良質米品種進行推廣,有效提升了國產米的品質與形象。但若是以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實是得失參半。 (全文完)
|